簡 歷 演 辭 與 文 章 專 欄 文 章 照 片 與 錄 像 校 長 的 信 校 長 辦 公 室 人 員

2013年2月22日

中國企業家論壇: 改革開新局 – 企業家精神與中國未來
開幕主題演講: 思想原創空間
陳繁昌校長
 

各位嘉賓大家晚上好! 新年好!

我非常榮幸能參加第13屆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與在座各位企業界的領導進行交流。

我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校長,香港科大創立於1991年。你們的老朋友,翁以登先生,他現在也是科大的副校長,他告訴我,中國企業家論壇除了相當於是東方的達沃斯(Davos),論壇理事會許多理事也有"92派"的昵稱。20多年來"92派"事業上的成就、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科大91-92年是第一個學年, 一開始就同時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以科大也可以算是"92派"吧! 當時香港處於經濟結構轉變的一個過程中。那時香港只有兩所大學。我們辦科技大學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建一所研究型大學。

在短短21年間,我們的科研成就在國際排名上均取得一些成績,數據是最直觀的體現,在此請允許我向各位報告一下:

香港科大於2011、2012已連續兩年取得QS排名亞洲第一、世界排名第33的成績。我們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全世界100所創校歷史不足50年的頂尖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第3。

我們和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合辦的EMBA已連續四年世界第一。全日制MBA世界第8,亞洲第一! 我們的工學院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全球大學排名第23位,理學院在QS亞洲排名第9;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QS亞洲排第10位(大中華區之冠)。

管理企業與大學發展好像是風馬牛不相及,我想藉今天的機會提出幾點,讓大家發現,其實企業及大學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我認為,大學之所以那麼受重視,是因為學生是企業未來的雇員、新的血液和生力軍; 大學教授是企業研發和創新的合作夥伴; 企業的領導也願意走進大學分享他的成功經驗。現在讓我與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定位。

我知道作為一間成功的企業,一定會有清晰的定位。產品在市場上的定位、每個人在組織里的分工和定位。大學也一樣,我們創校時的定位很好。剛開始時我們就立志成為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並非單是香港的第三間大學。我們的目標不單是成為香港最好的大學,我們更要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招聘到全球頂尖的教授到科大教書和搞研究。直到現在科大還保持著只有四個學院,包括理學院、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商業管理也是一門科學。我們沒有單獨的法學院、沒有醫學院,但我們有相關領域的教授。研究和教育對於研究型大學是相輔相成、互補的。

那個時候亞洲發展很快,香港的經濟、金融等方面也發展很快,建立研究型的科技大學是符合時代發展和香港自身需求的。

第二、人才。

有記者問我: 很多企業家都說他的成功有賴於優秀的人才,一間大學的校長如何定義他是否成功呢? 我告訴她我也是一樣的。正如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常說,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吸引另外一些一流人才,二流的人就只能吸引三流的人。科大擁有一支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教研隊伍,各級教授全部擁有博士學位,超過95%在海外研究型學府取得學位。今年我們將會有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到科大的高等研究院擔任教授。我們目前有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人數共約550名。

21年來我們的教員當中產生了5名中科院院士、30名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過去3年,科大的學者贏得3次IEEE最負盛名期刊論文獎。每位教授論文平均被引用超過1900次,在IEEE的6份核心刊物中,世界排名前10。

教師的國際化非常重要,他們通過合作研究在世界一流大學有著廣泛的人際網路和國際聲譽,他們的學生經常被推薦到MIT, 史丹福等名校繼續學習深造,這也為學生更好地成才提供了有利的平臺。

第三、瞭解客戶的需求。

相信大家都知道,企業要生存、做強,必須要瞭解客戶的需求。如果問大學的”客戶”是誰? 我想我們最主要的服務對象之一,就是我們的學生。

科大致力於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透過教學與研究增進學習與知識,特別是其重點學術領域及研究生的培養。

科大訓練學生,提供給我們學生的不單單只是就業,而是要培養行業的領軍人才。例如,學會計專業的學生,不能滿足於在公司做職員,而要立志成為引領公司未來發展的領袖,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創新的思維和領導的才能。

有個學生自己設計飛機模型,希望參加國際比賽,可苦於沒有足夠的費用,為了鼓勵學生有創意的想法,學校決定資助這名學生參加比賽。

現在有許多內地的學生選擇到香港上大學,去年報考科大的內地學生有7000多人,由於香港政府的政策,科大收非本地生的比例為20%,我們現在是一半用來收內地學生,一半是國外學生。因此我們每年只能錄取大概180名左右的內地學生。這些考生全部非常優秀,許多省份平均的面試分數線都在660分以上、個別省份像海南,要840分以上。預計今年的入學競爭會更激烈。

現在知識更新得很快,好像我自己念中學的時候,電腦,數碼照相機,手機等很多東西都是沒有的。那麼我們現在訓練的學生就是要面對未來的挑戰,所以最重要的是learn how to learn(學會如何學習),這將讓他們終生受益。我們在本科階段就開始讓學生嘗試做研究,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科大推出了本科生研究計畫(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每年有大約250名本科生參與此計畫,在約100位教授的指導下嘗試做研究。

這個不單是為了發文章、參加國際會議,而是強調研究的過程。做功課的時候,題目在書本裡面,答案在書本後面;做研究則不然,題目的答案往往是開放性的,所以這個過程很重要。很多學生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績,也由此得以順利進入世界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我們也提供海外交流學習的平台開拓學生的視野,科大合作夥伴大學及機構接近200所,為本科生提供豐富海外交流機會,超過4成本科生有機會出外交換,比例領先於香港以至亞洲區內眾多院校。

第四、管理機制。

大海航行靠舵手,企業經營靠管理。大學發展也需要有合理的體制。科大在開創初期是一所在英國學制之下,採取美式運作的大學,同時又植根於有著傳統中國文化的香港土地上,所以我們的教育資源、人才資源和管理模式都是取多方之精華為我所用。學校有校董會、顧問委員會及教務委員會,分別作為大學的最高決策、諮詢和學術管治機構。

我們在教授的選聘、評估和考核機制上都緊緊圍繞大學的使命來做。我們在教授聘用、升等時採用非常苛刻、高透明度的評估機制。

不單在該教授所屬的系、學院範圍內接受考核,也邀請全球範圍內相同領域的權威專家給予評估。確保每一位獲晉升的教授都是最優秀、符合大學發展使命的。當然,大學領導層完全不會干預學術討論,我就算是校長,也不會對有關考核給予任何政治壓力。

第五、創新。

現在大家都在講創新。中國2020年要成為創新型國家。可持續發展、永續經營是企業發展的願景,企業要具備創新能力才可以生存。我們學校的使命就是鼓勵學生勇於嘗試,讓他們具有企業家精神。

亞布力的景色讓我聯想到上個月我剛出席的,在瑞士舉行的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論壇上大家也是討論大學如何以跨領域、跨國界的模式合作,推動創新科技及技術轉移,未來社會將透過創新科研為社會帶來效益。

為鼓勵科研產業化,科大設有一系列的支援機構包括香港科大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R & D Corporation) 、大學的技術轉移中心(Technology Transfer)和創業中心(Entrepreneurship Center),我們還設立百萬元商業計劃競賽,為獲獎的創業案例提供啓動資金,輔助畢業生汲取創業經驗,建立強大的網絡。

我們的四個學院是有一個共同目標的,不是隨便放在一起。比如我們商學院做得很好,那麼利用這個優勢,我們希望念工科或理科的學生修讀商科科目,對商業管理也能具備較好的認識,這樣以後進入企業就會是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或者也可以自己創業。這樣自由的學習空間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增進了不同院系學生之間的瞭解和溝通。我們有很多這樣成功的例子,例如一個念理科的和一個念商科的,畢業以後開了一個公司,成為了business partner(商業夥伴) 。

前不久,我在科大接待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路甬祥、陳至立、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三位領導在不到兩個月內先後到訪科大,當然,路委員長是科大的老朋友,陳至立副委員長做為長期分管教育的國家領導,還有張梅穎副主席,他們對於科大在鼓勵學生創業和創新方面所做的工作都給了很高的評價,他們一致認為中國高等教育屆的奇蹟,恐怕非香港科大莫屬。

大陸的教育制度非常重視考試,容易令學生失去學習新事物的空間,你要他嘗試新事物,但他凡事都以考試行先,心力都放在那裡,又怎能有條件接受新思維,孕育創意?

至於傳統文化強調循規蹈矩,甚至上一代過度保護及限制孩子,也令年輕人難以發揮創意,試想像,一個學生成功入讀哈佛,但一天他在電話裡頭跟媽媽說,想到好點子要輟學,到加州創業,中國有哪位媽媽能贊成呢?還不氣到拿著藤條乘飛機去美國?但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facebook的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都是這樣子啊!

你看蘋果智能手機,就是集科技、設計及商業於一身的創意作品。如果企業的工程師去學校那裡接觸美術概念,培養美學觀,說不定一天他們要負責設計新手機,或興建一座新的星巴克咖啡店,就需要『跳出盒子』(think out of the box)的創意,那我們的訓練用處可大呢!

為了確保科大可以不斷創新、保持領先,我們設立了高等研究院,旨在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知識樞紐,創新研究的中心、培育頂尖科學家的搖籃。

第六、配合國家的發展方向。

論GDP,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還不算是經濟強國。中國企業如何面對競爭,在下一個20年如何耕耘好本土市場、再創輝煌,相信在座不少企業家已經開始著手規劃。

科大這兩年也面臨這樣的考慮。我們一直深信,與內地大學或企業合作,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香港的國際化地位仍有一定的優勢,再配合內地資源及環境,在互補長短下,將加快科研的發展及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在10多年前,科大已踏足內地市場,1999年開始,科大與北京大學醫學院合作成立生物醫學研究所及後再成立產學研基地,共同進行科研合作和培養博士生。2007年,我們在霍英東基金會支持下,於廣州南沙成立霍英東研究院,經過六年多的投入,目前形成的四大研究領域均與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謀而合。

在長三角,2004年起我們就與杭州政府合作,成立了浙江香港科技大學先進製造研究所,希望協助提升當地製造業的技術優勢。去年我們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聯合北大、清華、中國美院幾家大學協同合作,通過科技、商業與藝術的交叉融合,在教育、科研、實踐等領域探索和創造新的模式機制,共同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新一代人才,並希望以此推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進程。

加強與內地合作,既不可逆轉、亦是互利的現實。我們現正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將開辦一所"可持續發展學院"。去年我們在廣州南沙也開了一個"創新科技領導力哲學碩士課程",目標是將來在南沙開辦一所高端的、專門培養科技管理人才的研究生大學。

第七、國際化。

好多人告訴我他們覺得科大是他們在中國裡能找到最國際化的大學。今天和許多朋友交換名片,可以看出來很多企業除了注重本土市場的發展,也致力於拓展國際市場。我們認為大學的國際化非常重要。科大的課程是全英語授課,我們的教員與學生來自全球各地,所以在海外的教授來香港工作比較容易適應,香港也是個國際性的城市,你帶你的孩子、家人來香港住下也比較容易,我們學習方面的系統也是比較國際化。

前不久我去歐洲,先後到訪丹麥、瑞典以及德國多間學府。當地大學的校長十分羨慕科大獨特的位置,我們既是國際大學、又與中國內地建立深厚的聯繫;而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可以充份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身處全球經濟發展最蓬勃的地區,東西薈萃。這些歐洲的大學都有數百年歷史,科大卻能於短短二十年間迅速冒起,令人讚歎。

我們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讓畢業生在國際職場上立足或到外國深造,科大亦能吸引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學生,這對不少歐洲大陸的學府來說,是難以實現的。我們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認同,同時能與內地合作,借助他們的豐富資源,令外地大學羨慕不已。當地畢業在即的博士生渴望到科大任教,本科生亦希望能到科大作交換生。

我們不斷加強建立環球網絡,與海外著名學府建立更緊密聯繫,例如: EPFL, ENS, Caltech, Oxford令夥伴關係更為鞏固。現在內地大學亦注意到發展國際化的重要性。

我相信以上幾點,無論一家企業或是大學在過去的成就是如何輝煌,在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時,也需要考慮到。

非營利

除了上述及各方面,我們看到管理成功的企業和大學發展有許多相似之處、或是可以互相借鑑的,但大學與企業不同的關鍵就在於,第一,大學的存在不是也不能以營利為目的!

科大是香港的公立大學,每年香港政府會撥款支持我們開展教育和科研活動。搞科學技術研究是需要很多資金的投入,我們也積極尋求社會各界對我們的支持。但所有這些活動都不以營利為目的。教育屬於公益事業,其投入和產出是要看長線的,不能要求合理回報的。

學術自由

第二個最重要的區別就是,科大的教授享有完全的自由去追求他感興趣的學術領域,就是學術自由。大學不干預教員的學術活動,我們會支持我們的教授參與國家的科研項目、與企業合作。可以說,學術自由是大學得以成功的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也是香港科大為甚麼能在短時間內奠定亞洲第一大學的地位的很重要的因素。

我就分享這些,期待和大家交流。我也邀請大家來香港科大看看,為我們的學生分享您的企業管理心得、和我們的教授交流如何創新、開創新的天地。

謝謝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