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歷 演 辭 與 文 章 專 欄 文 章 照 片 與 錄 像 校 長 的 信 校 長 辦 公 室 人 員

2013年11月21日

中大崇基學院第五十九屆畢業典禮
陳繁昌校長
 

梁元生院長、各位校董、老師、家長、同學、來賓:

很榮幸今日來到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首先祝賀各位畢業生學有所成、畢業後能夠一展抱負。二十多年前我在中大擔任訪問學人時,中大優美的校園令我印象深刻。今日故地重遊,看見一些新的活動中心和教學大樓,但整體建築與自然環境依然融和契合,相信這樣人傑地靈的校園環境,一定會為各位師生帶來啓發。崇基學院人才輩出,像丘成桐和鄭紹遠都是傑出數學家,我不時會跟他們交流,所以今天到訪崇基,覺得份外親切。

在座各位同學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是未來社會的棟樑。你們當中可能對前路已有打算,或選擇進修,又或已經在社會找到理想的工作;未有計劃的同學,可能仍在摸索方向。我盼望大家都能夠成爲有承擔、關懷社會、品格高尚的世界公民,然而世界不斷轉變,未來亦需要面對很多重要的抉擇,我想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如何在變化中自處,活出精彩人生。

今日,我想分享少年時代的三件往事,三件可能給今天的大學生一點啟發的往事。

首先,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居於筲箕灣阿公岩,就讀慈幼中學。中五會考後,我自以為成績不俗,一心想報考皇仁書院,怎料皇仁不給我報名表。於是我留在慈幼,也沒有氣餒。開學後不久,一位成功被皇仁取錄的舊同學來電問我:「我旁邊有個空位,你要試試嗎?」我的第一反應是:「算了吧!」也不想再節外生枝。想不到媽媽一言驚醒,說「試試又何妨?」於是,我戰戰兢兢乘電車從阿公岩到銅鑼灣,接受面試。大概那位副校長看見我的誠意,他和我對談後,也不需要考試,即時便決定取錄我。

這次成功可算是我一生的轉捩點。對我影響深遠,使我學會一個道理:嘗試未必成功,但不嘗試就一定失敗。往後的數十年,我經常以這句話提醒自己。我亦希望以這句話與你們共勉。

第二件往事,是當年中學畢業後,雖然本港的醫學院取錄了我,但我知道自己的興趣不在此,而是追隨我最敬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ichard Feynman教授,於是下定決心遠赴加州理工學院修讀物理。那次是我第一次離開香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心中有的是對將來的一份憧憬、對心儀學科的一份熱誠。我在加州理工學院的成績不俗,但在讀物理的期間,了解到自己的長處和興趣原來在於解決物理學上的數學問題。於是在升讀二年級時,轉為主修應用數學及工程。我十分享受讀書的過程,轉眼便完成了本科及碩士課程。隨後我發現新興學科──計算機科學,又燃起求知的心,於是我接受教授的建議,去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那年是1973年,計算機科學是一門全新的學問,大家都有一點摸着石頭過河的感覺,當時根本無法想像電腦與互聯網會普及全球各地的家家戶戶。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各位同學,你們今日修讀的學科,與將來就業及成就沒有必然關係。我鼓勵你們按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悉力以赴,實踐自己的理想。這樣才可以全情投入;憑著熱誠,你可以創造出不少可能。

第三件往事,是當我回想我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時,計算機科學系才剛剛成立,因此沒有一位教授是主修計算機科學的,而是來自五湖四海,本身的專業是心理、數學、電子工程、語言學等等; 但他們預見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潛力,毅然放棄本身的專業,離開自己的「安全區」(comfort zone) ,凝聚在一起創辦計算機科學的課程,可見他們高瞻遠矚,並且勇於實踐創新理想,發展前所未有的學術領域。在七十年代初,計算機科學方興未艾:1971年,電子郵件首次發出;1975年,比爾•蓋茨創立微軟。所以,計算機科學創系教授的決定需要承受一定風險——是的,未來無法預測,實現夢想必須有冒險的決心,人類歷史上的進步,很多時就是許多尋夢者憑著識見、膽量、決心的努力成果。正如最近數月前流行的一部香港電影《狂舞派》所說:爲了夢想,你可以盡力到什麽地步?我鼓勵大家學習努力開拓、創造、日新又新的領導精神,並且為理想拼搏。

談到創新,正是香港最需要的一種發展動力,也是香港科技大學的理念和目標。就如我在科大經常鼓勵同學要勇於探求、擴闊視野。科大是研究型大學,相當重視研究,我們設立了本科生研究計劃,讓本科生也可以跟隨教授參與研究。最重要的並不是結果,而是在學習過程中得以啟發思維,學懂發掘問題、解決問題。此外,實現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亦值得鼓勵。近年不少學生畢業後將自己研發的技術轉化成產業,好像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兩名碩士畢業生,研發出無人駕駛飛行器的高端技術,證明創新科技在香港也可以闖出一片天。

同學可能認為,創新跟我們的距離太遠了,其實科學是人類文明的一部份,文明之所以不斷向前推進,就是有賴創新作爲動力。如何才能創新呢?只要憑著扎實的文化和知識基礎,從多角度思考、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質、建立獨立的思維,自然能夠迸發創新的能力。就好像崇基融合中西,致力文化承傳,培育出具有世界視野的人才。很多人知道崇基的音樂活動很出色,有優秀的合唱團、管弦學團等,其實音樂都可以有創新意念。科大近年加強課程的音樂和藝術元素,其中一個活動名為「創意間的親暱」,邀請世界各地的年輕作曲家,和享譽盛名的國際級演奏家聚首一堂,深入討論並一同修改音樂作品,再公開排練、演奏,作品都充滿特色,整個過程促進了來自不同地域、兩代音樂人的溝通,是一個很獨特的創新體驗。

科學與藝術一樣,均追求真、善、美,讓社會和人們的生活質素提升至更高層次。本著科學精神,可推動個人、整體社會穩步邁進,成為持續發展的動力。在座各位就是傳承的力量。

各位同學,這一刻你們或者未能計劃以後數十年要走的路,正如我剛才所言,希望你們保持赤子之心,勇於嘗試,敢於創新。請各位同學銘記崇基學院的校訓——「止於至善」,不斷追求學術乃至德性上的卓越,為人類的進步而貢獻。祝願大家前程錦繡!

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